【活动回顾】2021年9月11日 - 资管行业价值链与跨境税务风险

作者:滕鹏

2021年9月11日,留德学人金融学会(VCAF)举办在线讲座,邀请到就职于普华永道德国的王旭博士,讲解“资管行业价值链与跨境税务风险”这一话题。

 

讲座正式开始前,VCAF会长傅晓峰介绍了学会概况,阮峰理事介绍了学会今年举办的活动。随后,在主持人宋烨的邀请下,王旭博士正式开始讲解。

 

王旭博士首先介绍了本次讲座涉及的关键题目——转让定价(Transfer Pricing)。当前,几乎所有税收主体国家在当地企业税务稽查时,都会关注跨国公司的转让定价问题。什么是转让定价?转让定价为何会引发跨国税务争议?王旭博士以资管行业为例,介绍了一个典型资管公司的转让定价过程。例如一个设立在卢森堡的资产管理公司,可依据当地资管相关法规,将特定服务,例如投资组合管理,外包给位于德国的投资组合管理子公司。上述两公司同属一跨国集团,其集团内部关联交易定价,即德国公司向卢森堡公司收取的投资组合管理费用,即为转让定价。由于德国和卢森堡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不同,如果卢森堡资产管理公司支付德国子公司的管理费用改变,合并后集团整体的有效税率也会发生改变。通过这一案例,王旭博士解释了跨境转让定价安排如何影响集团整体的税收负担,进而影响集团最终的净收益。

 

转让定价是跨国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正常事件。然而,如果交易定价存在缺陷或错误,导致交易的真实价值与市场价值背离,集团利润可能会被转移到低税或免税管辖区,而损失和扣减被转移到高税管辖区。这种情况可能剥夺交易一方国家的税收收入,即税基侵蚀。此外,错误的转让定价还可能导致会破坏投资环境的双重征税,因为交易双方国家的税务机关可能同时认定利润归属本国。关于定价是否反映交易的真正价值,当前各国普遍接受的检验标准是 “公平交易原则”(arm’s length principle),即每个参与者完全出于各自利益、假定为非相关联企业去交易而支付的价格。如何定价,是转移定价的一个关键议题。公平交易原则有其法理基础,比如国与国之间的避免双重税收协定以及各国具体实施的税法和法规,经济合作组织OECD以及联合国也都发布了详细的转让定价指南供各国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参考。然而,因为跨国集团行业的多样性、交易种类的复杂性以及全球市场的差异,即便只是针对某一特定行业的某一特定交易种类,也没有一种普适的定价方法可以成为解决转让定价的“万能药“。王旭博士指出,究其根本,转让定价是一个经济学问题,需要考虑多方面经济因素,其核心为集团核心价值的创造以及各集团公司在核心价值链中扮演的角色。讲解中,王旭博士对企业价值链分析进行了详细解释,根据履行的功能、承担的风险、投入的资产以及决策自主性,企业可分为常规公司(Routine Company)和风险承担者/战略制定者。在价值链中,承担主要运营功能进而承担了价值链中最重要风险的关键风险承担者,最为直接的影响着整个集团价值链的盈利水平。因此关键风险承担者享受额外的利润盈余,亦或承担主要的市场损失,而常规企业因其履行的一般性功能和承担的有限风险只能取得有限的、相对较低的利润。转移定价应建立在不同类型公司对集团价值链贡献程度之上。

 

就资管领域而言,王旭博士介绍了一个典型的欧洲共同基金的商业模式及其转让定价模型,并用一个浅显易懂的数据实例,即关联交易公司的简单损益表进行了解释。紧接着,他介绍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常见价值链,各个环节的功能、风险和无形资产。王旭博士进而将上述常规模型进行推演,强调一个全球布局的资管集团,其员工和业务通常分布在全球各国,公司业务和公司价值链也会相应全球分布,在跨境税务和转移定价安排上必然更加复杂并要求很高的税务合规成本。

 

最后,王旭博士结合其从业多年的项目经验、观察以及思索,分享了资产管理行业全球税务和转让定价的挑战性题目,包括监管、行业趋势、税务法律框架发展等。

 

讲座环节结束后,王旭博士与听众进行了热烈互动,就G20/OECD应对经济数字化税收挑战的“双支柱“方案及其可能的影响、数字化经济背景下金融服务企业的价值链转型、税收政策趋紧的情况下企业的合规成本等当前热门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作为咨询专家,王旭博士回答了听众关于咨询行业日常工作中面临的挑战等问题。讲座在大家的一致好评中落下帷幕。

 

点击以下链接可以报名加入学会。

报名链接

VCAF二维码